香港的居住環境真的是一言難盡,有時候看到那些劏房生活的家庭,總是會覺得太過逼仄擁擠,難以想象是一個什麼樣子的生活狀態。
但實際上,據統計全香港有超過20萬的人生活在這樣的劏房中,尤其是在深水埗地區,基本上都是這樣的舊樓住宅,這裡還保留著上世紀的樣子。
一對香港80後新婚夫妻,買下香港經典的「納米樓」戶型,作為二人的婚房,整間房子朝向西北,空間也僅有23㎡,但兩人卻在這間小房子裡樂觀地生活著。
里安夫婦經歷了長達8年的交往終於走到一起,迫於經濟壓力,兩人花相對較低的價格買下了香港「屯門」這個小蝸居。
整間蝸居面積僅有23㎡,但卻花費了夫妻倆446萬港幣,換算下來差不多是371萬塊左右,你沒聽錯,這個價格在周圍的一眾新樓來說還算是相對較低的了。
蝸居的基本資訊
說起這樣一間蝸居,其實也是得來不易,你別小看這樣一間蝸居,在買房前竟然還要抽號!
夫妻倆之前看過一棟新樓,但沒有中號,而買這棟樓時抱著試試看的心態,沒想到還真中到了。
叫到兩人以後,只有幾分鐘時間考慮買還是不買,買便交錢,不買便作廢,實話說,對於買房這麼大的事兒來說,這種方式還是挺讓人感到無奈的。
夫妻倆的工作狀況還算不錯,丈夫是高級酒店的甜品廚師,妻子從事機場的地勤工作,但每個月還要把兩人工資加起來的1/3用在還房貸上。
不過在經過一系列事情,終於安頓下來後,夫妻倆對於這間面積小、西北向的房子也漸漸住出了感情,目前蝸居的生活雖然擁擠逼仄,但卻也樂在其中,一起來看看吧~
開放式的小廚房
一進入家中,基本上沒有玄關的「緩衝地帶」,右手邊直接就是一個開放式廚房的區域,但實話說,這種尺寸的開放式廚房,在「納米樓」戶型中其實還算是大的。
家中核心地帶——客餐臥一體化空間
家裡的核心地區,就是這間集合了客廳、餐廳、臥室的一體化空間了!
這樣設計雖說是受空間所限,但也有好處。
首先,將功能區集成到一個開放式區域裡,減少隔斷,能提升採光和通風性。 其次,這樣的設計也能讓空間顯得更大一些,帶來視覺上的開揚明快感。 最後,將空間融為一體、減少隔斷,也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裝修的預算。
▲隔斷廚房的玻璃門
廚房和這個客餐臥一體式空間,則採用那種磨砂的長虹玻璃門來進行隔斷,既不會影響採光,又起到一個簡單分區的作用。
▲沙發上方吊櫃
沙發上方也採用開放式櫃+吊櫃的方式進行收納和裝飾,大大提升了家裡的收納儲存空間,雖然還是有些局促,但也勉強夠夫妻二人使用了。
整間所謂的「客廳」,其實就是由一張兩人位的小沙發和這台電視機組成的,沒有傳統客廳的茶几設計。
攝像大哥體驗了一下多人在這間客廳裡的感受,確實是有些擁擠,沙發坐不下,就只能坐到床上,實在有些無奈。
不過,這張兩人位的小沙發,平日裡還是能滿足夫妻二人的坐靠、休息需求的,甚至在沙發旁邊的縫隙裡,夫妻二人還擺上了一張小小的折疊桌,這張折疊桌,便是二人的餐桌。
通過翻折打開三面扇形的桌板,一張精巧的圓桌呈現在眼前,一般來說坐下三四個人還是輕而易舉的。
只不過餐椅在哪裡呢?
原來,伸縮式的餐椅,被夫妻二人藏到了沙發上方的吊櫃中,設計和那種可擕式的水桶很像,只需要按住鎖扣將其伸展開,就能變成一張簡易的餐椅啦!
不得不說,這種設計真的是太適合這種小戶型了,節省了不少空間。
夫妻倆和攝像大哥在這小小的餐桌上吃了一頓飯,意外地並不覺得太過擁擠,還是能坐得開的。
西北向的臥室和陽臺
前面我們也說了,整個房屋朝向西北,所以每天幾乎沒什麼陽光會照到屋內。
但實話說,家裡的採光還算合格,可能因為這一整面牆都採用了落地窗的設計,且有一個小小的陽臺,盡可能將自然光引入了家中。
下午的時候,家裡顯得亮堂堂的,配合燈具照明,完全不會有昏暗、壓抑的感覺。
讓妻子反復吐槽的一點是,油煙機的出風管道,設計在了臥室上方,為了避開承重梁,所以向下凸出了一大塊,看起來有些不美觀。
不過,對於家裡的這個小陽臺,夫妻倆還是很滿意的。
雖然朝向不盡人意,但陽臺外的風景和環境倒是非常不錯,天氣好的時候,藍天白雲、綠樹成蔭,兩人有時會走到陽臺上放放風,將蝸居的逼仄感拋之腦後。
迷你尺寸的衛生間
家裡的衛生間位於一進門的左手邊,雖然空間不大,但卻塞下了洗漱、如廁,和沐浴的區域。
進入衛生間內,乍一看很像酒店中的那種簡易衛生間,整個衛生間是暗衛的格局,但通風換氣做得還不錯。
▲衛生間光線明亮均勻
衛生間內的照明不僅光線均勻、明亮,最主要的是還做出了幹濕分區的設計,實用性方面還不錯,雖然淋浴間小了一點就是了……